第(2/3)页 “我的计划大致上就是这些了,现在我再说说我对中影和电视电影的看法把!” “中影这几年培养人才的方式,我觉得是没错的。没有中影这些措施,可能本土电影还得不到现在这种程度的发展。” 张然跟韩总关系还行,说狠话之前,肯定要留点情面。 中影今天也有人来,听到张然这么说,虽然知道张然接下来还会有转折,但现在还是给张然点头示意,表示感谢。 接下来,张然开始提意见:“至于为什么不能有效的改善本土电影的生产模式,增加院线电影上映规模? 我觉得还是某些电影人们太过不思进取了! 其中也有中影给的条件太过宽松的缘故。 国内近几年每年上映电影才六十多部,其中本土电影上映不超过三十部,可制作电影却有两百多部。 两百多部电影当中,中影生产的超过一百部电视电影。 电视电影虽然给整个电影行业赚取了不少钱,但本质上是因为央妈六台有相当稳定的广告收入,才显得这些电视电影赚钱了。 实际上换一批其他的电视电影,或者是放国外放映过的片子,这些广告费还是能赚到的嘛! 所以我个人觉得,不用为了培养人才而放低电视电影的审核标准。” “业精于勤,荒于嬉;行成于思,毁于随。 电视电影相对于电影制作,制作难度要简单的多。 而电视电影很容易回本,审核要求又不高,这就行程了比较简单宽松的电视电影制作、销售环境。 久而久之,制作电视电影的电影人越来越敷衍,越来越没有进取之心。 他们拍不了真正的电影,偶尔能拍些电视剧,这样电视电影就成了鸡肋。 只是为了生活,为了完成任务而做电影。” “从目前来看,我国电影上映数量远远不够。 连香江都能上映两百多部,我们总票房高出香江一倍,电影容量就算不超过香江,至少能跟他们齐平。 如果一开始将目标放在做电视电影上的电影,能够用心来拍摄院线电影,没准我们本土电影在规模和质量上,都会有相当大的提升。 这样一来,院线电影之间竞争加剧,将会起到一两个良性竞争的效果。 八十年代的香江电影,就是互相竞争,越做越好。 从而涌现出了一批明星演员,知名导演。 从我个人角度来看,合格的制片人比知名导演更重要。 导演决定影片的上限,制片人决定了影片的下限,一个行业的发展规模,最终是由下限决定的。” “电影行业发展,培养出越来越多明星、知名导演,这对我国文化输出也有好处。 据说,去年高丽电影出口赚了八千万美刀。 高丽电影质量并没有比我们好多少,像《英雄》、《十面埋伏》这样的电影,高丽暂时还拍不出来。 他们的电影为什么能卖钱?卖的钱比我们还多? 那就是因为有更多好看的明星,有更多在国外扬名的导演。 当我们有许多在国际上有知名度的明星和导演的时候,他们的电影,即便电影质量一般,也可以不断出口。 说句玩笑话,国内北上广深这些大城市里还在上小学、初中的学生,问他们知道米国总统是谁,恐怕十个里面至少八个不知道。 可如果问他们知不知道《泰坦尼克号》是谁拍的?男主角是谁?恐怕十个里面有九个都能回答的上来。 当我们有一批东瀛观众喜欢的明星和导演,没准主旋律电影也可以在东瀛卖出不错的票房。 拍电影对影视公司而言,大多是为了牟利。 可对于整个国家而言,那必然要发挥电影的宣传功能。 我国作为一个大国,文化大国,拍出来的电影,怎么只能在国内卖票房呢? 即便现在本土电影实力不是很强劲,但也要尝试着慢慢走出去的嘛! 我觉得,内地电影人也该要有这份责任,这份野心,有能耐的,我们要跑外面赚钱。” 掌声再次响起,张然的话算是说到了领导们的心坎上。 正是为了依靠电影达到文化出口、文化传播的目的,电管局的领导目前比较支持张义谋等大导演,拍大制作,将国产电影卖到西方国家去。 因为国产导演像张义谋这样的,找不出几个,故而只能拉拢香江导演,发挥他们的剩余利用价值。 不过合拍片,大多还是吃亏了。 当然业绩、政绩,也有了一些,也不算失败。 可总归来讲,正要达到本土电影行业兴盛,国产电影不断出口国外,在全世界范围内,营造华夏大国形象,这还是要靠知根知底,根正苗红的新一代导演。 张然能看到这一点,想法还跟他们不谋而合,这让领导们很欣慰。 “再说说电视电影吧?电视电影是一个新兴产业,也是电影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,对于电视电影,你还有什么看法?” 有领导又向张然提问道。 之前张然已经回答了一些关于电视电影的看法,但主要是关于电视电影导演、制作团队上的看法和意见。 现在电管局领导要张然回答的是,对电视电影这个行业发展,到底有怎样的见解。 “存在即合理,既然全世界范围内,电视电影都在发展,那么我国的电视电影也该发展才对。 我个人觉得,电视电影可以在政策上提供支持。 但我之前也说了,审核上可能要多把把关。 要不然,滥竽充数的太多了,电视电影反而发展不起来。 我的群映影视也投资电视剧,电视电影跟电视剧是一个道理。 从观众角度看,老百姓几乎是免费看电视剧,看电影,虽然有一些不想看的广告,大体上观看电视剧,电视电影,都是挺高兴的。 第(2/3)页